经历了2016年以来的政策频繁调整、资本疯狂布局、产能跃进式扩张、原材料价格过山车波动等明显变化之后,2017年的动力电池行业依然存在较大的变数。
刚过去的2017年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6889辆和5682辆,同比大幅下降69.1%和74.4%。产销量的下降直接导致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明显下滑,有的企业甚至出现停滞局面。
出货量下滑的同时,新一轮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正在愈演愈烈,自年初以来,包括钴材料、铜箔、电解液、铝塑膜、包装材料、硅胶等锂电池原材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其中涨幅最大的是钴材料,截至目前,国内市场钴均价超37万元/吨,自去年11月钴价上扬行情启动至今,已经暴涨76 %。
在降成本的高压之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无疑又给动力电池企业加上一层重担,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认为,多重压力之下,整个行业将在2017年进入分化和整合阶段,具备供应链整合、规模化制造、客户资源等优势的动力电池企业将会维持高增长,而大部分产品和技术沉淀不足的企业的生存状态将会越来越艰难。
2月25日,2017年高工锂电春茗会在深圳青青世界举行,比亚迪、欣旺达、振华新能源、创明、大族激光、星源材质等来自广东及周边地区的超40家锂电产业链企业负责人共聚一堂,探讨交流新一年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新变局、新思路。
2017年高工锂电春茗会现场
前瞻2017年的动力电池市场变化,尽管在第一季度会出现缓冲期,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后续出台,整体市场将会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一段时间缓冲后,动力电池行业又将重回快速发展期,但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产能规模大、流动资金多、技术持续进步的企业;行业投机者面临淘汰出局。
与会企业的共识是,在政策补贴科学化和监管多元化的背景下,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将从此前的粗放式增长向理性和平稳过度,技术和市场将逐步超过政策和资本,成为产业的最主要驱动力。
作为国内供应链整合和领导者,高工产研将在2017年推出“锂电中国品牌”计划、U链服务计划、投融资计划、品牌专题策划等活动,在品牌推广、供应链优化、资本导入等方面助力锂电池企业发展。
扩规模与降成本 动力电池企业两极分化加剧
基于政策的指挥棒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扩规模依然是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在2017年的共同选择,高工锂电调研发现,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企业都纷纷抛出了新增及扩建计划。
沃特玛创新联盟秘书长钟孟光透露,沃特玛目前动力电池产能规划已达12GWh,未来还将根据市场需求在国内布局新的生产基地。天劲股份动力PACK事业部总经理杨华表示,其位于佛山的2GWh动力电池工业园正在筹建,预计在四季度初步投产。迈科新能源则于2016年底在常州金坛投建8GWh动力电池项目。
GGII预计,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有效产能将从2016年的60GWh增长至110GWh。
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