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起伏动荡,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也进入阶段性产能过剩阶段,如何应对市场新阶段下的供应链新局面,考验着锂电材料产业链企业的战略决策。
与此同时,欧洲、北美加速构筑自身的电池产业链,带动本土化需求持续增长,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出海成为产业新阶段的重要战略部署。但如何做好出海,仍面临挑战。
6月6-7日,2023高工锂电材料大会将在四川成都非遗博览园缇沃丽酒店举行。此次峰会主题定为“穿越迷雾 破浪远行,由金美新材料总冠名,邛崃市人民政府、璞泰来联合承办。现场将汇聚来自锂电材料上下游超600+行业人士参与,共谋新周期下锂电材料产业链破局之策。
在关键材料领域,融捷股份、华友新能源、璞泰来、中科科技、天赐材料、金美新材料、宁夏汉尧、花园新能源等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高层领导将发表主题演讲。
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引起行业热议。融捷股份作为川矿锂资源老牌企业,于2009年开始布局锂矿采选,现已形成锂资源开发、锂电池材料和锂电池装备业务的完整产业链。公司现有长和华锂0.48万吨冶炼产能,同时参股锂盐企业成都融捷锂业,规划产能4万吨/年。公告显示,2022年成都融捷锂业一期2万吨/年锂盐项目已完成建设正式投产,全年共销售锂盐1.42万吨。
正极环节,中国三元前驱体材料企业“出海加速。以华友新能源为代表的三元前驱体材料企业,正在积极构建全球范围内的绿色可持续的锂电池供应链。2022年4月,华友新能源衢州通过认证成为前驱体“零碳工厂;同年8月,华友新能源及华友(香港)与特斯拉签订三元前驱体3年供货协议;今年1月,华友钴业与韩国浦项化学签订了16万吨三元前驱体购买协议。
宁夏汉尧作为新型正极材料富锂锰基细分领域代表,公司目前拥有国内最大的富锂锰基(含前驱体)生产基地。4.35V-4.4V产品有望在明年实现大批量应用,4.5V高电压产品也将逐步开启市场化应用。
负极环节,面对产能结构性过剩挑战,中国负极材料企业也在探寻出海建厂新机遇。今年5月,璞泰来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璞泰来(新加坡)在瑞典投资设立紫宸科技(瑞典)有限责任公司,以不超157亿瑞典克朗(折合成人民币106.77亿元)投建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研发基地。
电解液环节,天赐材料一方面依托技术创新,纵向突破电解液产业链,横向切入LFP产业体系,并延伸向锂电新材料体系,通过核心业务应用场景的连接,实现产业链的自洽与循环,加快向锂电材料平台型企业升级转型。另一方面,天赐材料GDR瑞士上市获准,通过资本出海、产能出海,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在集流体环节,金美新材料是新型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创造者及产业的引领者,公司新型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材料已经通过了市场下游持续5年以上的多次批量装车应用实测,是目前全行业中唯一能够同时量产铜复合集流体和铝复合集流体的企业。
花园新能源作为锂电铜箔领域新星,已在浙江东阳总投资45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未来,公司还将持续研发无铬环保锂电铜箔、固态及半固态电池专业铜箔等高端动力锂电池铜箔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