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宁德时代竞逐引领TWh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刚刚结束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重点介绍了宁德时代在新材料、新结构协同方面做的阶段性应用成果。
宁德时代专注电池研发,构筑技术高地,研发布局覆盖“材料-设备工艺-电芯-模组-集成系统(含BMS)-梯次利用-回收拆解-材料循环再生整个闭环全产业链。公司重视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78.9亿元,拥有研发人员过万名,拥有专利过万件。
吴凯指出,当前乘用车电动化发展远超预期,预计今年全球电动化率超过20%。虽然电动化率速度很快,但是终端用户核心痛点仍有很多,包括电车安全焦虑、续航里程焦虑、充电时间长、购买成本高,冬天掉电快、保值率低等。
“解决用户核心痛点是推动全面电动化的前提。围绕于此,宁德时代短期内将落地的三大乘用车协同解决方案:
1、1000+公里续航:电芯材料采用高镍三元+低硅,搭配麒麟电池结构,适配B/C/C+车型;
2、700+公里续航:采用M3P材料电芯搭配麒麟电池结构,适配A/B车型;
3、300-500公里续航:采用钠离子电芯搭配CTP/AB电池结构,适配A00/A0/A车型。
对于业内关注的M3P电池新材料、钠离子电池、麒麟电池技术的及一体化智能EV底盘技术进展,吴凯在会上也作出了详细介绍:
M3P电池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产品,宁德时代通过高通量计算筛选全新化学材料,提升材料电压、改善低温性能,电芯能量密度提升10%-20%,能量密度优于LFP,成本优于三元。现在M3P电池新材料已经量产,明年将陆续推向应用。
钠离子电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能量密度过低、正极容易吸水、硬碳负极一致性难度大等,能量密度若达不到140-150Wh/kg,将很难得到推广。宁德时代在正极材料环节通过材料体相结构电荷重排改善循环,在负极材料环节采用独特孔隙结构的硬碳材料提升能量密度,克服量产难题,后续将很快把钠离子电池用到车上。
此前,宁德时代CTP 3.0麒麟电池已公开亮相,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突破72%,系统能量密度达255Wh/kg,实现整车续航1000公里。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
在麒麟电池的拓展应用上,基于麒麟电池采用电芯倒立设计,可支持进一步与整车地板、座椅梁等部件集成,综合电量和电池包刚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整车地板与电池上盖进一步集成,电池包包络高度能再增高10mm,综合电量能再增加10%;座椅梁与上盖集成,电池包刚度能再提升25%。
从系统成组升级路线来看,宁德时代CTP技术已经发展至第三代,下一步公司将往CTC方向发展。将电池包和EV底盘集成,系统能量密度能实现265Wh/kg,体积利用率大于75%。预计2025年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