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电动化当前主要的难题和挑战有六方面:一是整车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二是充电效率低、充电时间大于40分钟;三是里程焦虑、冬季续航缩水;四是电池安全问题频发;五是动力域智能化发展缓慢;六是车企对于更胜一筹的差异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在12月21-23日揭幕的2021高工锂电年会上,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电动产品线副总裁彭鹏发表“智能电动车动力域发展趋势探讨的主题演讲,并作出如上判断。
围绕以上痛点,彭鹏认为未来动力域发展有八大趋势,分别是融合极简、千伏闪充、全场景高效、AI使能安全可靠、分布式驱动、智能OTA、集中域控制、数字化开发。
一是融合极简。从三合一走N合一的超融合动力域架构,硬件模块化,实现整车极简布置及开发。未来,“N合一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驱动系统、热、锂的超融合;二是滑板底盘,可以极大减少新车开发成本与周期,灵活打造多元化汽车类型。
二是千伏闪充。当前电动车充电便利性不够,充电要1小时,排队可能要4小时。预计未来,快充接近加油体验,5分钟的补能不再是神话,大功率充电需求推动动力域向“千伏 演进。
三是全场景高效。通过“比特管理瓦特,三能互补,AI寻优,实现“器件-系统-整车全场景全层级高效。未来需要面向整个动力域实现控制的协同,电、机、热管理协同,实现全场景的高效,满足用户对长续航的需求。
四是AI使能安全可靠。电池很难通过传统的云和大数据的方式进行热失控预测,AI技术引入后,通过AI升维手段,学习在低维空间的投影学习,解析机理层的变化过程,从而实现热失控的预警。未来在整个动力域都能通过AI和数字孪生手段,对三态(设计态、生产态、运行态)进行迭代优化,提升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
五是分布式驱动。目前主流采用单电驱,传统内燃机驱动模式,部件多,能量利用率低,驾驶体验差;目前领先的技术可实现多电驱协同,扭矩矢量控制,提升特定路况驾驶体验和安全性,未来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全轮独驱,灵活高效,打造极致驾驶体验。
六是智能OTA。AI、大数据、云,与消费者个性化和场景化的需求融合,持续提升动力域智能体验,实现个性化体验提升、性能提升和AI云服务。
七是集中域控制。从分立部件到分布式域控制,再到控制归一,实现中央式控制,最终实现整车的高度智能化,面向自动驾驶跨域协同更快,整车控制更安全。
八是数字化开发。动力域开发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方向演进,开发周期减半,开发成本减半。未来数字化的导入,基于集成、数字化平台开发,解决优化部分测试,实现1-2年集成迭代,加速电动车的开发进程,带来更新更好的体验。